11月4日,第十届全国调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安徽省淮北市举行。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局长罗厚如、安徽省司法厅党委委员、副厅长张敏等出席会议并致辞,我院法律事务系主任、山西调解学院副院长郝晓玲率李宁老师和22级法律事务系(人民调解方向)学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会,会议由上海政法学院调解学院院长侯怀霞主持。
罗厚如强调,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:“完善社会治理体系,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,提升社会治理效能,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、利益协调、权益保障通道,建设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。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调解,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。理论学界和实务界人士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精神,以人民调解为基础,构建司法调解、行政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。
郝晓玲对山西调解学院的成立及发展做了介绍,山西调解学院自成立以来,在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模式、培训效果及司法部典型案例编写等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接着,郝院长就获奖论文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诉调对接运行模式之实践探索”分三部分进行了主旨发言:一是涉农案件增多,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村,农民生产和生活离不开土地乡村建设与农民利益维护矛盾频发;二是要深化诉源治理,源头解纷,积极践行“新时代枫桥经验”,实现乡村矛盾化解在基层,民间纠纷消除在萌芽;三是党建引领,文化铸魂,因地制宜创新法治工作形式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法治文化建设,培育乡村新风尚,凝聚社会正能量。
会后,郝院长与参会学生就安徽省淮北市“一杯茶调解法”“赵树理调解法”等进行了深入探讨。她强调,只要我们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,坚持人民调解与司法诉讼有机结合,因时而变、因地制宜,就一定能肩负起人民调解化解矛盾、宣传法治、维护稳定、促进和谐的职责使命,就一定能够用人民调解的五彩画笔,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描绘出中国法治的最美画卷。